全屏背景
导航菜单
自定内容
欢迎进入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
当前日期时间
自定内容
图片
文章正文
川东北,成渝北翼如何迎风高飞
作者:秘书处    发布于:2023-06-02    文字:【】【】【

转自 人民网

川东北,成渝北翼如何迎风高飞 (people.com.cn)




四川盆地东北缘,秦巴山脉巍然耸立,嘉陵江奔流不息。川东北经济区,占全省总面积的约八分之一,常住人口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山环水绕间,坐落着南充、达州、广安、广元、巴中五座城市。这里是一片红色沃土,无数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浴血沙场;这里也曾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少人多、交通落后、产业薄弱等因素,一度制约了这里发展的步伐。

但如今,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2022年,川东北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18亿元,总量居四川五大片区第3位,成为四川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版图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四市进入全省“千亿俱乐部”,南充和达州总量均突破2500亿元。

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在省委“五区共兴”战略部署下,川东北经济区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区域振兴发展,奋跃成为成渝地区发展新兴增长极?

带着问题,我们从成都出发,沿着东向北向两条出川通道,开启川东北经济区调研之行。

脚下的路

从山高水远

到通江达海

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人来人往……行走在达州市的高铁建设现场,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不由让人心潮澎湃。

2015年开始规划,2022年正式开工建设,作为设计时速350公里、四川东出北上的重要高铁大通道,成达万高铁不仅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寄托了川东北群众对便捷高效出行、畅享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一座山,两座山,刚刚才过剑门关;昭化近,成都远,蜀道难于上青天”,传唱于广元的民谣,曾是川东北地区交通不便的真实写照。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发展不等人!要改变,就必须打开山门,蹚出路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南充矢志构建“国家立体综合交通物流枢纽”、达州确定建设“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巴中巩固提升“北向出川重要通道”、广元聚力打造“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广安吹响“同城融圈交通三年大会战”号角。

修建、扩容、提速,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在崇山峻岭中蜿蜒,将曾经的天堑变作今日之通途。

陆路通达,水路通畅。2019年6月,嘉陵江实现全江通航,货船从“千里嘉陵第一港”广元港驶出,首次经重庆进入长江航道出海,从此开启了常态化运输模式。

2022年5月,随着来自成都的飞机稳稳落地,标志着投资26.62亿元的达州金垭机场正式启用。如今,达州往返成都的航班达到每天6班,实现早中晚全覆盖。

南充高坪机场、广元盘龙机场、巴中恩阳机场以及正在建设的广安机场……随着一架架飞机从川东北大地上腾空而起,过去那些高不可攀的巍巍大山,此刻也变成了大地上的小小皱褶。

从大山到大海再到蓝天,一代又一代人的期盼,终于从梦想走入现实。

来去的人

从背井离乡

到安居乐业

“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回到家乡就业。”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四川瀚鸿服饰有限公司综合主管李思思不由感慨。

李思思是广安人,因为在当地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和不少同龄人一样,在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外出就业。

人口持续外流,不仅是广安的缩影,也是整个川东北经济区面临的困境。曾经闭塞的交通让当地产业发展困难重重,“外出打工”成为当地人不得已的选择。

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人口的持续流失,让本就薄弱的产业雪上加霜,城市发展更加艰难,这又反过来加剧人口的流失。两者相互交错,逐渐成为难以解开的死结。

怎么办?这是当地发展必须越过的坎。随着不断探索,川东北经济区解题的答案呼之欲出:以产兴城,以产留人。

调研川东北经济区五市的产业发展路径,我们发现“善用资源”是重要的关键词——各地立足资源禀赋、错位发展,推动产业集群成势。广元突出抓好铝基新材料这个首位主导产业;南充推动建设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广安擦亮“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金字招牌,以文旅产业大提质塑造发展新优势;达州大力推动天然气、锂钾等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巴中立足“红色+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逐渐兴旺的产业,日渐热闹的城市,不仅留住了本地人,也吸引了外地人。

如今,李思思在“家门口就业”的企业,正是广安市前锋区赴成都招引而来。

作为第一家入驻南充通用航空产业园的企业,来自成都的四川驭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和当地多所院校合作,培养了不少无人机技术人员,不仅满足了当地就业市场,如今还计划向成都输送人才。

人来人往间,是川东北经济区闯难关、涉险滩、蹚新路的华丽蝶变。

联动的城

从省际边缘

到成渝北翼

川东北经济区地处川渝陕甘四省(市)结合部,是典型的省际边缘区。因为远离大城市辐射范围,历史上,川东北五市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为落后,各市之间的协同性和合作也较少。

一个地区的发展历程,常面临许多重要转折,有学者称之为“社会历史分叉期”,如果以道路比喻,这样的时期正是“路口”。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就让川东北经济区在发展路口迎来宝贵的机遇。

实际上,南达组团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有现实考量。

不少学者认为,培育一个区域中心城市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但按照经济总量规模4000亿元的标准衡量,川东北经济区目前没有一个城市可以单独支撑起“省域副中心”这面大旗。既然如此,采用“组团式”建设就成为优先的选择。

召开联席会议、制定任务清单、加强工作联动……如今,南充达州两市正密切交流协作,实现和扩展“1+1>2”效应,并进一步加强与巴中、广安、广元的联系,成为支撑、带动、引领、辐射川东北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城市的联动,不仅在川东北经济区内部,更放眼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创新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广安”,成都·广安生物医药产业“双飞地”相互补位的协作发展新模式,让两地的地域边界在这里消弭于无形,协作共兴的发展势头愈发强烈。

在巴中,成都城投集团通过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了对巴中建丰公司的控股,这家曾因缺乏资金一度陷入停滞状态的企业,如今创下产能和利润同期新高。

城市依区域而立,区域因城市而兴。

从省际边缘区到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如今,城市间的紧密联动让川东北经济区正成为成渝双城的产业“融合带”。

奋进的歌

从红色土地

到改革前沿

站在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远眺,“赤化全川”四个大字雄踞在红云崖峭壁之巅,在绿树红花的簇拥下更显醒目。行走在通江县,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热闹繁华的城镇中,还是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整,让人叹为观止。

气吞山河的石刻标语,见证了红军在川东北地区的峥嵘岁月。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由鄂豫皖转战大巴山,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发展壮大为全国第二大苏区。

红色信仰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铸就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位于广安的川渝高竹新区肩负起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要使命。在这里,川渝企业不出新区便可办理两地各类事项,省域界限逐渐模糊,不断结出新的改革硕果。

以打破行政壁垒为突破口,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区域市场壁垒……在达州,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正持续推进:区域内,打造引领带动川东北渝东北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中心;区域外,推进与周边市区县的协同联动,加快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

川东北区域首个省级新区——南充临江新区以加强与成都、重庆配套协作为主攻方向,用一项项“创新”吹响了前进号角。今年,四川选取9个区域开展首批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南充临江新区入选其中。

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改革与开放正成为川东北经济区阔步发展的奋进歌曲。在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中、在国家和区域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加持下,川东北经济区正强势崛起。

从空中俯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是江河纵横的川南经济区,北翼是崇山峻岭的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北翼,打造成渝地区发展新兴增长极,川东北经济区正更坚定地开启新的征程!

全屏背景
自定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  蜀ICP备20019211号-1
访问统计
自定内容
起始时间:2022年1月16日
图片
自定内容

学会电话/传真:86-028-85215766  

学会邮箱:scrss@scrss.net  

学会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韵路150号高新国际广场D座9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