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乡村发展的理念演变、前沿议题与规划响应

转自 微信公众号 国际城市规划

期刊精粹 | 国际乡村发展的理念演变、前沿议题与规划响应【2024.4期优先看 · 主题】 (qq.com)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规划对于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赋予了村庄规划法定地位,但村庄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体系建设等尚在探索中,实践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乡村的发展与规划实践已经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部分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及乡村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值得探究其经验并合理借鉴。这是本研究的初衷。
考虑到乡村发展是一个历时性过程,既受到地方特有的自然条件影响,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影响,还受到更具长期性的发展理念影响。因此,本文采用“理念演变—前沿议题—规划应对”的研究逻辑:首先回顾国际城乡发展历程,总结乡村发展理念的变化;其次,归纳当前阶段国际乡村发展的前沿议题;再次,针对每一个议题,提炼并引荐各国的具体政策措施和规划应对;最后,针对我国的乡村发展阶段与乡村规划进展,提出若干启示。
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不同国家的城乡发展历程体现出“合—分—合”的共性规律——农业化和工业化初期城乡互为依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时期城乡二元对立,城市化中后期纷纷转向城乡互动共生与乡村振兴(复兴、再生等)。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发展理念发生了三方面的转变:从城乡二元转向城乡一体,从效率优先转向生态优先,从单一功能转向多元价值。
第二,基于上述转变,笔者总结了当前阶段的五个国际乡村前沿议题。(1)乡村可持续发展。涵盖农业可持续和农村可持续,最重要的政策和规划实践包括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和美国的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等。(2)城乡融合与乡村区域发展。不局限于某一乡村本身,而是从更大的城乡和区域视角探索乡村的发展。例如瑞士基于城乡完善的设施体系和便捷的人口流动,实现了乡村地区较强的人口吸引力和国际认可度。(3)人口外流与乡村收缩。面对部分乡村的人口持续减少,将收缩作为一种模式,强调“内生性”发展。例如德国的内生型空间规划,以及意大利对基础设施和空间品质的提升。(4)乡村多元功能与空间。包括多元产业的发展与空间的多功能利用,分别以日本的“六次产业”政策和英国默许发展权制度为例。(5)农业景观及文化遗产。法国针对此形成了完善的保护体系、法律制度和规划方法。上述经验可为我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连片规划、乡村精明收缩、闲置用地再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提供启示。
第三,国际乡村发展不仅存在共性规律,也存在基于资源禀赋、制度背景、发展阶段等的差异性。例如人均农业资源制约下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政策的差异,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不同带来的农村发展和转型阶段的差异。在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也要反思基于农业文明的中国经验可能具有的国际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摘录或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及平台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学会秘书工作人员,以便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